灯塔-日照先锋 > 日照党史 > 每周学党史

回眸国殇,日照儿女与山河同在

发表时间: 2022年10月20日 10:26 来源: 点击量: 35151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日照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   尹德满  王文杰  蒋月阳   潘维胜



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面对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战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莒城内、甲子山上、沭河两岸、三关口前……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领导日照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时序轮替,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来到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这里全景展示了日照人民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一段段血火交融的凝重历史,和一曲曲回肠荡气的英雄壮歌。

日军侵占日照,抗日救亡风起云涌

在东夷小镇一片仿古建筑群落里,有一处挂着红底金字牌匾的二层建筑。牌匾在白墙青瓦、檐角飞翘间显得肃穆庄严,日照抗日战争纪念馆便坐落于此。

人无精神不立。一进展馆二楼,抗战精神跃然眼前,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漫步馆内,朱德元帅使用过的同款驳壳枪、日本占领莒县时的历史照片、带有“日照、岚山”字样的支那事变战局地图……一件件历史文物,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狼烟四起,热血壮山河”的峥嵘岁月。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日照人民吹响了抗战的号角,全力以赴创建人民抗日救亡武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热潮,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处处可见战斗的身影,处处挺立起不屈的脊梁。那段岁月里,先后创建了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聚宝乡民众抗敌自卫团、崮西抗日游击队、涛雒抗日自卫队等抗日武装。

在抗战馆的中心墙上,挂着十几幅日军侵华前及侵华后的中国地图,地图上不仅将我国各区域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标注的十分详细,甚至连每个地域的特产及人口数量都做了标记,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觊觎我国富饶资源已久,凭借手中盗、抢、测的中国各地地形图,为发动侵华战争作准备。为方便日军侵略作战,日本绘制的中国地图很详细。《支那事变战局详略地图》等图,甚至明确标注出了日照及沿海沿线的重要村镇,如石臼所、安东卫、夹仓等。日照市抗战纪念馆所存地图,说明了日本侵略中国早已蓄谋已久。

1937年10月初,沿津浦铁路南犯日军第十师团侵入山东。12月23日,日军兵分两路,渡过黄河,大举南犯、东侵。1938年1月,山东大部分地区沦为敌占区。1月19日,日军占领了青岛。在接下来半个月内,又将侵略魔爪向南伸向了日照地区。

日照东临黄海,地处华北和华东结合部,是日军侵略的重点地区。1938年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沿台(儿庄)潍(县)公路南侵,拟与日军第十师团会师台儿庄,进而合击徐州。莒城地处台潍公路的交通要冲,遂成为日军扫清南下通道的攻略重点。2月22日拂晓,日军坂垣师团田野联队兵临莒城。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部第一一五旅和第二路游击队司令刘震东部,与当地民众浴血守卫莒城。刘震东冒着日军猛烈炮火,在莒城北城墙上指挥战斗时,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45岁。23日晨,守军主动撤出莒城。莒城保卫战毙敌近千人,迟滞了日军南下步伐,为中国军队组织台儿庄战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是台儿庄大捷之前奏,也是抗战以来日照大地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如今,那场浴血奋战虽已时过境迁,但中国官兵和莒城民众不畏牺牲、喋血沙场的精神与日月齐辉,与山河同在。

1938年2月5日,日军出动飞机2架、军舰3艘,从空中、海上连续夹击石臼所与日照县城,仅在石臼所一地,日军飞机就抛投炸弹48枚,军舰发射炮弹136枚,房屋大部化为焦土,死伤人员不计其数,发生了一幕幕家破人亡的惨剧。

然而,人们尚未从日军轰炸中平静下来,新的灾难又接踵而来。2月20日至5月上旬,伪华北自治联军张宗元部和汉奸、土匪刘桂堂部沿海青公路由北向南开进日照县,占领了两城、日照城、傅疃等地,先后制造血洗簸箕掌、申家庄等一系列罄竹难书的惨案。其中,最令人发指的便是南湖惨案。

在抗战馆内,一尊锈迹斑驳的桶状铁制品陈列在玻璃展柜内,在解说员的介绍中得知,这尊铁制品便是日军轰炸南湖时所用的炮弹弹壳。透过弹壳上的斑斑锈迹,那场惨案仿佛历历在目,也将人的思绪拉回至193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日照县西部的南湖村逢大集的日子,集市位于村中的一片开阔河滩上。临近中午时分,大集上人群熙熙攘攘,聚集达高峰。突然,5架日军飞机从村东北方向呼啸而来,向手无寸铁的人群狂投炸弹。河滩上血溅肉飞,到处横陈断肢残臂。敌机轰炸过后,附近居民急忙冲向河滩,哭天抢地寻找亲人。然而,离去不久的日军飞机又折回河滩,像怪兽一样嘶鸣,追赶惊惶四散的人群,从河滩的集市到村中的院落,又投下数十枚炸弹,整个南湖村变成了人间地狱。

南湖惨案,造成集市上的死亡人数为468人,伤残者无从统计;村中的死亡人数为169人,伤残者273人;毁坏房屋1292间、家具4900多件、粮食73300多公斤,死亡牲畜79头。惨案给日照人民带来的伤痛和屈辱难以随历史硝烟散去。

开辟抗日根据地,筑起抗日铜墙铁壁

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日照抗日军民,以无比的勇毅、无畏的牺牲、无私的奉献,开辟出日照抗日根据地,竖起了一座座英雄丰碑,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根据洛川会议的决定,着重向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敌后游击战争是同国家的总后方脱离的,是无后方作战,又遭遇日本侵略军的反复“扫荡”,环境十分艰苦,若不在敌后地区建起根据地,游击战争便不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在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和开辟根据地的同时,陆续派党员干部到全省各地恢复党组织、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以促使党组织担负起领导各地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责任,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发展。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

1938年3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以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为主体的莒县抗日武装与沂水县抗日武装在沂水县的公家疃村集结,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简称“四支队第六大队”)。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将四支队第六大队由沂水县开往莒县,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7月中旬,四支队第六大队进行整编,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第二支队”),成为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武装力量。8月中旬,中共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村成立,辖莒县、日照县、诸城县、赣榆县的全部和高密、胶县等县的一部分,景晓村任书记。鲁东南特委的建立,使鲁东南地区的党员与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为这一带发展党组织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2月,鲁东南地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兼任政治委员。年底,鲁东南特委机关顺利进驻桑园。第二支队和鲁东南特委的建立,拉开了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巨幕,也推动了日照地区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1938年8月,中共莒县县委在岳家沟成立。它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来鲁东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委。12月中旬,经鲁东南特委决定,中共日照县委在小曲河村正式成立,对外称“八路军驻日照办事处”。在各级党组织的艰苦努力下,至1939年夏,日照县党员数量已达500余人,各区相继建立起分区委。

 此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各级政府设置重重障碍,阻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八路军或地方游击队,如无政权,则决不能发展巩固根据地。因此,已得政权决不能放弃,并还应努力争取成立新的政权。”1940年2月,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紧急指示:立即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大量发展武装。3月17日,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洪凝乡长兰村宣告成立,公推刘鸿若为县长。随后,县政府发布《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布告》(第一号),颁布施政纲领。3月31日,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上涧村成立,公推谢辉为县长。日照县、莒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日照县、莒县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在抗战馆内,有两幅日本明治天皇发布的宣战诏书,虽已年代久远却字迹清晰,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尤其是明治三十七年发布的《宣战之招勒》,其中处处充斥着“和平”的字眼,却掩盖不了血腥味!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端猖獗和中国人民抗战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也是日照抗日斗争最为艰苦的时期。日军在华北连续推行5次“治安强化运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扫荡”“蚕食”、封锁,以缩小抗日根据地,扩大、巩固其占领区。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消灭共产党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集中更多的力量来限制、削弱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最高峰。

在日照地区,日军加强了在泰石、台潍、海青等重要交通沿线的军事力量,增筑大量碉堡,挖封锁沟,派伪军严密把守。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共势力“万仙会”愈加猖獗,日照抗日根据地处于严重困难之中,抗日民主政权和武装遭到极大破坏,根据地大为缩小。对此,各级党组织率领抗战军民,既对日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又顽强地抗击国民党顽固派及“万仙会”的进攻。特别是1942年底,取得甲子山反顽战役的重大胜利,从而坚持了已有的抗战阵地,争取了抗战时局的好转。

1942年8月至12月,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一一五师教二旅等部队先后发起三次甲子山区反顽战役。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亲自指挥了第三次甲子山战役。第三次甲子山区反顽战役毙伤顽军1000余人,俘顽军1137人,缴获各类枪支500多支,取得反顽战役彻底胜利。甲子山区的收复,从根本上扭转了日照的抗战困难局面,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为以后开辟路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抗战馆的拐角处,陈列着一份日本出版的《支那事变画报》,画报四开本,黑白印刷,每期约36页。画报以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为主,以配合日本军事进攻、宣传战果、鼓舞日军士气为主要目的。图片中反复出现的“血染”“雨弹”“炮击”“刺刀”“武运长久”等血腥字样,有力戳穿了日本自我宣传的所谓“共存共荣”的谎言。

进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摆脱严重困难局面,逐步进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日照抗日根据地的形势也明显好转,1943年6月,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泰(安)石(臼所)公路以北,首占街头,夺取三关口,收复了诸(城)日(照)莒(县)山区大部分地区,解放村庄300余个、人口30余万,并恢复了与鲁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日照大地上。日照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党委的指示精神并结合具体实际,深入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增资运动,调动了农民群众的抗战和生产积极性;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建设,全面巩固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游击战争,进行全面对敌斗争。根据地的创建极为不易,枪林弹雨中,日照人民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展现出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根据地的开辟、发展、坚守、巩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浴血奋战,夺取抗日最终胜利

在纪念馆二楼,有一处用玻璃垫高的地板,里面陈列着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地雷,这些都是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带领军民发明创造的武器。日照作为鲁南和滨海抗日根据地,也发动地雷战,直到今天,陈疃镇不少百姓还会传唱一首抗战歌谣:“青冬瓜、红西瓜,我到桥头埋黑瓜,我的瓜个不大,鬼子最怕踏了它……”这首抗战歌谣描写的就是日照地区人民制作地雷、埋地雷的故事。群众就地取材,制成各式各样的地雷,埋在村口、路口、门庭院落,使日、伪军进村入户就有触雷丧命的危险。敌后军民还把地雷埋到敌人的碉堡下,常常把出发的日、伪军炸得血肉横飞。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及日本战败后的处理等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已经露出了地平线,日本帝国主义战败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1944年初,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及山东抗战形势,适时作出对敌军事斗争全面部署,即开展1944年春、夏、秋、冬四季和1945年春、夏季战役攻势,把大股伪军、顽军和深入根据地的日、伪军事力量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同时,加强对日、伪军的分化瓦解,争取伪军反正。从1944年春开始,在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统一指挥和适时部署下,各区党委、军区积极主动地展开了攻势作战。1944年1月,日照县、莒中县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滨海军区部队在泰石公路上的石沟崖全歼了汉奸朱信斋部,拉开了1944年山东春季攻势作战的序幕。

1944年1月21日(腊月二十六)夜,滨海军区第六团等部队发起了攻打石沟崖据点的战斗。22日拂晓,战斗打响,至24日凌晨,战斗结束。共毙伤日伪军120多名(其中日军2名),俘敌409名,活捉了恶贯满盈的汉奸头子朱信斋。29日(正月初五),滨海军区部队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召开了有2万人参加的公审大会,朱信斋等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实现了20万人民“杀猪过年”的愿望,扫除了滨海区中部与北部联系的障碍,使日照县、莒中县、日北县联系日渐畅通,极大地鼓舞了日照人民的抗战热情。

在抗战馆内陈列着一本封面泛黄的连环画册《安东卫连》,是一位老人在馆内参观后又专程送来的。连环画由中国人民解放军4800部队某部绘制,辽宁人民出版社1973年8月出版,共100页。展现出八路军战士凭着顽强毅力歼灭7倍于己的敌人,胜利收复安东卫的故事。解说员张凤仪说:有不少参观者会在一件件陈列品前驻足,仿佛透过物件看到了那段历史,感悟千万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5年5月6日晚,滨海军区第二十三团一营二连接到上级命令:突袭安东卫日寇,配合兄弟部队夺回海防重镇。战士们连夜赶到安东卫西南的李庄,做好了狙歼敌人的准备。7日凌晨,从安东卫窜出来的1000多名日伪军被八路军打的节节败退,战斗持续到晚9时,毙伤敌人270余人,取得保卫战的最后胜利。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等领导签发命令,命名二连为“安东卫连”,追认连指导员钟家全为战斗英雄。安东卫保卫战战斗激烈,以少胜多,被滨海军区列入战史范例。

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和平年代下也将革命精神传承,2009年参与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2015年,参与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11月,“安东卫连”随部队赴苏丹(朱巴)执行维和任务,多次获得上级表彰。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7日,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二师第五团(原滨海军区二十三团)在解放芦山县后乘胜北上,攻克栈子、涛雒、夹仓。同时,山东解放军警备第十旅第十九团(原滨海军区警备团)、第二十团和滨中军分区特务团,由西东进,先后拔除沈疃、堰东岭等敌据点。9月6日,第五团将石臼所围困,歼敌大部,残敌逃到日照城,石臼所解放。8日,第五团和第十九团攻打日照城,下午5时,敌弃城北逃。随后,第五团、第十九团各一部追击至王家滩,歼敌百余人。残敌逃离日照县,日照全境解放。  

英烈精神永存,赓续抗战精神

枪支、钢盔、行军包、望远镜……3000余件藏品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民族忠魂,整个馆内陈列的已不仅仅是一件件记录历史的物件,而是一份不能忘却的纪念,让那段战争岁月重现于大众视野,让尘封已久的历史,变得可观、可听、可感。抗日救亡、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在一件件抗战文物,一帧帧黑白影像,一段段图文记录中鲜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馆内拐角处的英烈墙上,一个个年轻英勇的面庞让人肃然起敬。在抗日战争中,许多优秀中华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日照这片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献身。

王玉璞,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抗日战争时期,王玉璞倾其家产资助八路军,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三营营长、莒中行署主任。1941年8月,国民党第五十七军百十一师三三一旅顽固旅长孙焕彩派出两个营,窜进莒中根据地的陡山、横山一带抢粮,王玉璞亲率莒中县大队及公安局一个班奋起反抗,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罗仲选,莒县城阳镇大菓街人。1937年8月,参加“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二营副营长。1942年1月5日夜间,在拔除日伪据点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撤退时不幸被俘,壮烈牺牲。

惠恒智,女,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惠家沈马庄人。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1月14日,惠恒智在竖旗岭村开展抗日工作,被敌人包围,敌人对其严刑拷打,并以杀头、活埋相威胁,她坚定地说:“杀就杀,埋就埋。共产党员宁可牺牲,也决不向你们这些土匪投降!”牺牲时仅21岁。

王延周,曾用名王延洲,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大孙家村人。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16期。1943年春,在“飞虎队”任中美空军混合团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击落5架日军飞机,先后8次穿越“驼峰航线”。1946年4月20日,驾机起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1983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审定,他是中国空军中既击落日本飞机又击落美国飞机的两人之一,被誉为“空中斗士”。

日照这片热土,还有众多革命英雄浴血报国沙场:宋延琴、王新民、郑世东、董振彩、曹吉亭……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同仇敌忾,携手赴难,在枪林弹雨中用身躯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这方土地,还有无数淳朴百姓放下锄头,投入到抗日洪流中,他们从田间地头中来,凭借血性和智慧守卫家国,有的九死一生,终老垄亩,有的血洒疆场,埋骨青山。这片红色热土的抗战历史和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上,铸就了宝贵的抗战精神。他们的英灵是刻画在日照大地上的一个个坐标;他们的精神是矗立于山河岁月间的一座座丰碑。

据统计,日照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共牺牲烈士1582人。他们有的牺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的被捕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正如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尹德满所说:“将尘封的痛苦记忆再次打开不是为了让人记住仇恨,而是让人了解真实的历史,铭记那些曾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激发我们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情怀。”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刘军华介绍说:“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日照地区的一笔宝贵的历史遗存,也是日照市抗战历史考证、抗战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已接待中央、省、以及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社会团体游客230多万人。

日照市献唐学校“探寻者”班班主任汪雯靓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苦难,也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原点,学校常常会组织学生到馆参观,以抗战实物与图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感悟中华民族披肝沥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浩然正气与民族大义。”

新营小学2018级11班郑婼心说:“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侵略者的罪恶,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好好学习回报先辈!”父母带她看过很多地方的抗战纪念馆,但日照的抗战馆却是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因为其中记录了太多日本侵略者在家乡土地上作恶的罪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拂去历史的尘埃,当初为国家、民族解放的抗战精神已融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山河为证,精神不朽,薪火长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后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面对日本侵略者,日照无数英雄儿女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他们将名字写在美丽的山河大地,将青春定格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风云岁月,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民族奋斗、解放的道路。 

日照,浸透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不可战胜的承诺,镌刻在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里。今天,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回眸,追思那段浸透着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仍然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当时光荡去昔日战争的沧桑,抗战精神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制胜密码。铭记历史,砥砺奋进。站在历史的坐标前,新一代日照人民正继承先烈遗志,赓续革命精神,在复兴征途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阅读